2024年江苏省林木种苗统计分析预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2 来源:工艺工法

  截止2024年底,全省共有苗圃47977个,育苗面积234.4万亩,苗木产量11.2亿株,全年销售额296.2亿元。

  全省共有29个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基地,其中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个,省级21个,9个位于国有林场。基地总面积2.9万亩,种子园面积1415亩,母树林2302.8亩,采穗圃3474.5亩,繁育圃、资源圃、试验林、示范林等面积22295.2亩。全省共有苗圃47977个,数量同比下降6.7%,其中国有育苗单位有132个。2024年全省净增人工造林面积38606.4亩,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约57.4%。

  2024年,全省生产种子27763.7千克,其中良种2467.3千克,种子产量同比下降73.5%;产穗条1.1亿根,同比下降22.7%;库存种子数量4674.6千克,其中良种157.2千克,库存量同比下降63.8%;2024年实际用种48645.2千克,其中良种13397.4千克,实际使用穗条约3200万根,实际用种和穗条量同比下降72.1%和14.8%。预计2025年需要种子49416千克,穗条3400万根,目前库存的种子和穗条生产能力均能满足造林绿化需求。

  2024年全省育苗面积234.4万亩,同比减少9.3%;苗木产量11.2亿株,同比减少4%,其中良种和容器苗产量分别为1.2亿株和1.1亿株,占总产量的10.4%和9.6%;2024年末在圃苗木数量43.1亿株,同比减少23.8%;2024年实际用于造林绿化苗木数量0.9亿株,同比减少95.7%;可供2025年造林绿化苗木数量25亿株,同比下降48.8%;预计2025年造林绿化需求苗木数量0.8亿株,种苗供应充足。

  2024年全省林草种苗销售额296.2亿元,其中造林绿化苗销售额148.9亿元,占比50.3%,盆花(包括盆景、木本和草本花卉等)104.5亿元,占比35.3%,草种和鲜切花销售额分别为15.0和10.1亿元。

  宿迁市种苗销售额136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沭阳县销售额132.7亿元,占全省销售总额的44.8%。南通、常州种苗销售额分别为38.3和38.2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从县级区域看,销售额前10位的为沭阳县、如皋市、武进区、句容市、浦口区、金坛区、东台市、东海县、江都区和溧水区。

  受土地和市场要素资源限制,全省育苗面积、苗木产量和苗圃数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但相比之前已经有所缓解。

  从穗条使用量看,杨树、茶(叶用)、红叶石楠、龙柏、黄杨等用量较大,均超过150万根,其中杨树用量最大,达1440万根。实际用种量较大的树种有银杏、大叶榉树、朴树、栾树、娜塔栎、女贞、乌桕、薄壳山核桃、紫薇等,均超过1000千克,其中银杏用种量最大,达11682千克,接近去年用种量的5倍,而薄壳山核桃的种子用量由48000千克降低为1500千克。2025年种子需求量较大的树种有银杏、大叶榉树、朴树、娜塔栎和薄壳山核桃,均超过2000千克。穗条需求量较大的树种有杨树、茶、红叶石楠、龙柏、黄杨和冬青卫矛等,均在100万根以上。

  草种子方面,全省用量较大的有黑麦草、三色堇、狗牙根、紫苜蓿和白三叶等,实际用量和预计需求量均在1000千克以上。

  宿迁、常州和南京的育苗面积均超过30万亩,其中宿迁育苗面积43万亩,占全省育苗总面积的19%;淮安市育苗面积最小,3.5万亩;泰州市育苗面积降幅32%,主要是由于市级绿色通道内树木郁闭度较大,没有办法进行苗木套栽,同时约有10%的地块由于土地租赁合同到期转为农业生产用地。县级地区中,沭阳育苗面积最大,有40万亩,林草种苗销售额逆势上扬,由2023年的126.58亿元增加到132.7亿元,增长4.92%。连云港销售额同比增长90.6%,主要由于蝴蝶兰、百合等鲜切花受到市场欢迎,销售较好;徐州由于盆花和造林绿化苗销量下降,总销售额下降77.3%。

  2024年育苗面积超1万亩的树种有35个,其中金森女贞、红花檵木、海桐、南天竹、红叶石楠、月季预计供需比超过50,黄杨、槐、黄山栾树、杨树等预计供需比较小,预期市场表现较为突出;育苗面积前十位的树种为红叶石楠、大叶榉树、桂花、香樟、冬青、女贞、雪松、紫薇、栾树、海棠、樱花,与2023年情况基本一致。2024年末在圃苗木数量超1亿株的有红叶石楠、南天竹、金森女贞和红花檵木。

  2024年实际用于造林绿化株数超过100万株的树种有12个,排名前10的树种有南天竹、杨树、大叶榉树、红叶石楠、香樟、黄杨、海棠、女贞、月季、龙柏,各树种实际用量相较去年降幅明显,月季、红叶石楠降幅超过50%。紫叶小檗、小叶黄杨全省育苗面积仅1600亩左右,用量超过900万株。

  全省林木良种培育率约为10.5%,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茶叶、宝华玉兰等8个树种良种培育率为100%,薄壳山核桃、娜塔栎、金钱松、杨树等15个树种的良种培育率较高,均超过了50%,红豆杉、枫杨等树种良种培育率为0。

  全省容器苗培育率为9.6%,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绣球、紫楠的容器苗培育率为100%,黑松、龟甲冬青、薄壳山核桃、落羽杉、金叶水杉的容器苗培育率超过50%。

  一是林木种苗总体规模呈下行通道。全省育苗面积、苗圃数量、苗木穗条和种子的产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降幅超过50%。受房地产萎缩、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耕地保护政策和国土绿化新形势影响,加之直播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传统苗木企业受到巨大冲击,大型苗圃受经营状态不佳等影响退出苗圃经营、缩减生产规模等情况时有发生,社会主体投资参与苗圃生产经营动能不足,全省种苗总体规模仍处于下行通道。但相较2023年,育苗面积、苗木产量下降幅度已趋于平缓,苗木总体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二是种苗市场去仓库存储上的压力持续存在。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绿化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现有苗木生产和造林大多是两个主体在进行,在圃苗木以培育大规格城市绿化目标居多,用于造林绿化的乡土树种、珍贵用材树种不多,红叶石楠、女贞、海桐等常规绿化苗木存圃量依旧较大,供需比超过50,量价齐跌的现象短期内得不到根本缓解。三是种苗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强。沭阳、武进、如皋等全省花木主产区的种植培养面积和销售额有62.1万亩和199.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2.3%和67.4%,且亩均收益明显高于全省中等水准。与2023年对比,三大主产区面积占比上升3.2个百分点,销售额占比上涨4.9个百分点,全省林草种苗进一步向主产区聚集发展,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增强。四是良种化、容器化、效益化、园艺化成为市场风向标。2024年全省林木良种使用率和容器苗的培育率与2023年基本持平,造林绿化苗木良种使用率上涨22个百分点,市场对良种苗、容器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集体林地上的苗圃提前延包、经营权再流转、融资担保和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支持苗圃参与农业政策性保险,让苗企和苗农吃上“定心丸”。分类审慎处置各类苗圃,“三调”认定为林地的苗圃,如经营主体主观和客观条件较好,可多方扶持引导其发展壮大;如为低质低效苗圃且位于基本农田范围,可引导对方有序退出,对因地方政府要求而腾退的苗圃给予适当的补助。通过土地整合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等方式,为苗木核心产区和优势特色种苗公司可以提供数量充足和质量优良的林地、园地和设施农用地。加强对苗木产业以及典型经验做法、成功案例的宣传推介,讲出、讲好苗木产业在推动农村生态兴、产业强、农民富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尤其是年轻群体加入苗木行业。

  将综合实力和带动林农增收致富意愿较强的主体纳入全省林草种苗基地,以林业项目为牵引和纽带,开展“基地进乡村”行动,实现基地和苗木主产区的精准配对和高效协作,推进实训实习、管理和技术培养和训练、新品种转让、委托生产销售等,带动各地采用容器育苗、无土栽培、精准施肥灌溉等先进育苗技术。引导支持涉林科研校与企业、主产区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产业联盟或产业化联合体,建立花木试验、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人才联育。加强苗木交易线下、线上营销体系的建设和苗下经济的发展,挖掘花木文化价值,部署开展观光苗圃认定和宣传推广,以好看、好玩、好吃为前提,打造沉浸式花木展览消费新场景和跨界增收新渠道。

  发挥林木良种审定指挥棒作用,组织林业科研院校、优势企业和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等,着力开展抗逆湿生树种草种、耐盐碱树种草种、经济林品种、观赏园艺树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利用。及时公布可供利用的林草种质资源和良种目录,实现重要林草种质资源的云共享,着力在苗木主产区开展优势特色种质资源宣传推介,为合乎条件的经营主体免费提供优质种质资源。继续推进“百万林木良种进乡村”公益行动,促进国有林场和种苗融合发展,年均向社会免费供应杨树和薄壳山核桃良种苗木40万株以上,适时启动珍贵乡土树种、耐盐碱树草种良种种苗的订单育苗和定向供应,打通良种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

申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