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爆雷”背后:评级遭下调、频传票据逾期、司法被执行

发布时间:2024-04-05 来源:行业动态

  种种迹象均表明,绿地控股此次美元债展期,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由于其流动性持续紧张,使得绿地控股的债务压力最终爆发。

  然而,就在曙光初现之际,有国资背景、世界500强房企——绿地控股,突然“爆雷”。

  5月27日,绿地控股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对一笔5亿美元、利息率6.75%的票据进行展期。

  就在不久前,绿地控股的信用评级再遭标普下调。而其商票逾期、司法被执行案件等,更是不绝于耳。

  财报来看,绿地控股现金流吃紧、短期债务压力巨大。这或是绿地控股此番美元债展期的根本原因。

  5月27日,绿地控股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拟对“GRNLGR 6.75 06/25/22”进行若干修订以及豁免发起同意征集,内容有延长到期日、加入发行人在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票据的赎回权、先行支付原到期日未偿还本金的10%,剩余部分在2023年6月25日偿还。

  据悉,绿地控股于2019年6月25日发行了该笔5亿美元、利息率为6.75%的票据,该笔票据的到期日为2022年6月25日。

  作为一家有国资背景、世界500强房企,绿地控股成为首家美元债申请展期的国企。

  究其原因,绿地控股方面称,由于3月中下旬上海爆发疫情,使得公司在全国范围内50%的售楼处关闭。因此,绿地控股4月的合同销售额同比跌幅57%,5月也会很高。

  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绿地控股只得对到期美元债进行展期,以此来迎得一定的缓冲时间。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大房企纷纷选择对到期美元债进行展期,并全部获得通过。也难怪,毕竟房企的债务展期,并不算实质性违约,投资人即便是不情愿,但为了陷入两输的境地,只得投下“赞成票”。

  由此可见,绿地控股此次美元债展期势必将获得通过,额外代价也不大,只有1%的同意费,相当于在此前6.75%的基础上增加1%的融资成本。

  不过,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绿地控股一年内到期的美元债共有8笔,合计金额26.7亿美元。

  按照绿地控股的原线四个月份都有境外债到期,明年后年也有债券到期,公司有能力兑付后面的债券”。

  绿地控股称,“公司内地销售回款主要根据疫情和销售情况,公司预计6月份能恢复到之前水平”。

  然而,绿地控股的流动性紧张,不仅仅是受此轮疫情突发的影响,而是由来已久的问题。

  早在3月,穆迪就提示过绿地控股的流动性风险,认为评级在B1或以下的开发商在2022年底前,流动性和融资渠道总体较弱,面临更高的再融资及违约风险。

  而在5月23日,标普宣布,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B-”,并将公司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

  销售不畅是最终的原因,然而绿地控股还有别的难言之隐,即必须一直将现金资源用于偿还债务。

  2020年下半年,“三道红线”的正式出台,为房企的偿还债务、降杠杆提出了实质性要求。而绿地控股作为“三道红线”全部踩线的房企之一,压力陡增。

  数据显示,2020年8月到现在,绿地控股已经降了1600多亿元的有息负债,两道红线已经达标,收效颇丰。

  但是,如此大规模偿还债务,使得绿地控股的可用现金被大量消耗。在销售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其流动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新消息,5月30日,标普再次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并将其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评级从“CCC ”下调至“C”。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绿地控股的货币现金有656.85亿元,除去受限制现金,其可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95.15亿元。

  而在同期,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有229.18亿元,应当支付的票据有302.9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更是高达701.01亿元。三者合计,达1203亿元。

  根据绿地控股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绿地控股应当支付的票据为314亿元,而“已到期未支付的应付票据”,即逾期票据为7.14亿元。

  而在进入2022年以来,绿地控股票据逾期的消息愈演愈烈。4月份,据票交所的公告显示,商票出现逾期的绿地控股子公司,已经超20家了。

  虽然未公布商票逾期金额,但是商票逾期的子公司数目持续不断的增加,本身就反映出,绿地控股面临着巨大的信用违约风险。

  此外,据天眼查信息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绿地控股旗下子公司的司法被执行案、失信被执行、股权司法冻结等数目不断增多。

  种种迹象均表明,绿地控股此次美元债展期,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由于其流动性持续紧张,使得绿地控股的债务压力最终爆发。

申请合作